-
直击博鳌:实现“新石油”氢能3万亿产值需突破投资瓶颈
在2022年博鳌论坛的《建立绿色氢能的供需关系》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机构理事、FMG集团董事长安德鲁·福瑞斯特表示,“疫情依然在蔓延,我们在能源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危机和问题。但我们有机会,比如说‘再生能源’等能给我们带来机会,氢能能做很多传统能源做的事情。”
-
刘俏预计中国实现碳中和需要逾250万亿元投资
中国实现碳中和需要多大投资规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20日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时预计,这一数字在25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
人民银行: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 继续深化转型金融研究
近日,人民银行召开了2022年研究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指出,2022年人民银行研究系统要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继续深化转型金融研究,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
-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发行碳中和债
3月16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牵头主承销的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二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成功发行,规模5.2亿元,期限3年,信用评级AAA。据了解,本期债券是湖北省首单央企子公司“碳中和”贴标中长期债券,获得发行人高度认可。
-
美对俄颁布“石油禁令”,短期极大利空石化、光伏等产业
3月8日(当地时间),美国总统拜登颁布针对俄罗斯的“石油禁令”,声明中详细介绍了这项行政令的内容,包括: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和某些石油千赢游戏下载、液化天然气和煤炭;禁止美国对俄罗斯能源部门的新投资;禁止美国人资助或支持在俄罗斯投资能源公司等。随后,英国也宣布计划将在2022年底前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及相应的石油千赢游戏下载。到目前为止,美国和英国是仅有的两个直接实施禁令的国家。
-
外媒:能源市场动荡持续冲击全球经济
2月18日报道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2月16日报道,分析师估计,布伦特石油价格二季度可能超过每桶100美元。在此背景下,俄罗斯财政预计将获600亿至800亿美元的超额收入。但油价飙升也蕴含风险,会阻碍全球经济复苏,加剧通胀。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80亿元
截至2月17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中国生态环境部17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重点排放单位配额清缴完成等相关工作。
-
广东省深圳气候投融资机制等一批改革成果落地
制度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一年来,深圳生态环境部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按照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部署,在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重点领域先行示范,不断拓展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批改革成果相继落地。
-
发行规模大增 绿色债券市场迎来黄金期
Wind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共发行绿色债券56只,共计规模达880.63亿元,而2021年1月份仅发行绿色债券12只,共计67.3亿元。这意味着,今年1月份债券市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是去年同期近13倍。
-
为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全球资本支出总计将达275万亿美元
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 & Company)发布了研究报告:“净零排放:成本和回报”(“The net-zero transition:What it would cost, what it could bring”,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表示,为了能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全球需要投入巨额的资本支出,预计总共将达到275万亿美元。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要想让全球气温升幅不超过《巴黎气候协定》规定的1.5摄氏度的目标,就需要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
央行刘桂平:支持小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推进绿色供应链融资
1月6日电 据央行官方微信6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探索建立农业碳减排风险共担机制和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小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推进绿色供应链融资。
-
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体现在绿色发展
1月9日,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在第六届新金融论坛上表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又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金融高质量发展本身又依赖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如果我们把经济比作为人的一个肌体,企业则是这个肌体的细胞。而要保持肌体细胞的活力,同时还要有个条件,那就必须保证血液供应的充足和血脉流通的畅通。
-
金融租赁公司项目公司管理办法出炉 将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金融租赁行业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同时增强风险管理效果,提升风险监管工作质效,银保监会日前发布《金融租赁公司项目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全面规范金融租赁公司、专业子公司通过项目公司形式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明确了专业子公司境外项目公司的相关监管要求。
-
央行副行长刘桂平: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
中国网财经1月6日讯 近日, 《中国金融》刊发《刘桂平:金融系统要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一文,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在文中就金融系统如何在新时代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发表看法。
-
银行备战信贷“开门红” 绿色金融、“专精特新”等领域成为投放重点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进入2022年,各家银行正积极备战信贷“开门红”,加大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专精特新”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专家预计,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贷有望实现同比增长,全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也将保持稳步增长。
-
高盛与国际金融论坛联合成立绿色金融工作组
高盛集团与国际金融论坛(IFF)4日在广州举行的 IFF第18届全球年会上,宣布联合成立绿色金融工作组,致力为企业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携手成员探讨如何发挥绿色金融创新力量,共同推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
能源绿色转型获政策加持 万亿资金争相涌入
多方抢滩布局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相关项目批量上马的背后是政策的加持和资金的涌入。记者了解到,氢能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有望陆续发布,多地碳减排支持工具也开始密集落地,业内人士预计明年年底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
租赁公司加大绿色布局助力绿色发展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金融机构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表现愈发受到重视。《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当前,已经有租赁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和ESG理念,加大绿色租赁布局,践行责任金融,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兴业银行清洁能源贷款余额增五成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是关键,金融支持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记者日前从兴业银行获悉,该行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转型发展,加大对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今年前三季度绿色贷款增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2.5倍,清洁能源产业绿色贷款余额612亿元,较年初增长55%。
-
“碳达峰”“碳中和”成热点,下一个投资风口在哪里?
由富国基金主办、《中国证券报》特别支持的第十届富国论坛日前在上海召开。此次论坛以“启航十四五·投资新征程”为主题,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十四五”规划、碳中和、资本市场机遇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投资者在新形势下的投资机会和方向提供重要参考方向。